磁氣懸浮已成“金字招牌”!海爾智慧樓宇扛起軌交節能創新破局大旗
曾幾何時,中國城軌人在外資品牌面前始終“矮半截”。如今,中國已成為世界軌道交通大國,敘事格局已被海爾智慧樓宇為代表的中國品牌徹底改寫,讓“綠色+智慧”的原創科技與全國39城239條城軌脈絡并肩同行。
9月18日至20日,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主辦的“創新破局 邁向城軌發展新階段”為主題的2025中國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展覽會暨CAMET論壇在中鐵青島世界博覽城隆重舉行。這個國內首個城軌交通專業國際化展會,吸引了500余家中外企業參展。各種發色、多樣面孔、不同語言,在這里交融匯聚;觀點與思想、沖突與問題、機會與合作,在這里深入討論。
在這場行業盛事中,作為連續七年蟬聯軌道交通中央空調市場NO.1的海爾智慧樓宇攜軌道交通行業展臺/站廳、辦公車輛段、數據機房、TOD、能源管理等軌交行業全場景解決方案亮相,并迅速吸引全場目光。


從用戶中來,到場景中去:共創差異化價值
雙碳目標下,軌道交通行業正通過節能、智慧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中央空調行業也在不斷提升技術應對市場要求。
以本屆展會的舉辦地青島為代表,合作共創的故事不斷書寫。
城軌車站空調系統制冷機組一般采用傳統“冷水機組+冷卻塔”的組合形式,而冷卻塔作為冷站的重要組成部分,存在占用地上面積較大、征地拆遷協調難度大、噪聲污染等痛點。
作為中國首個地鐵全自動運行系統示范工程,青島地鐵6號線設計之初不僅提出舒適、節能需求,還要求減少設備占地面積,以降低整體建設預算。海爾智慧樓宇因地制宜,和青島地鐵方以用戶共創方式,為其提供直膨式蒸發冷解決方案,實現高能效、低能耗的用戶升級體驗。

海爾智慧樓宇軌道交通行業總經理欒傳方現場分享到,該方案的核心突破在于通過直膨式空調機組與蒸發冷凝裝置的高效耦合,實現了系統層級的大幅優化。摒棄了冷卻塔與復雜水系統,將換熱次數從傳統模式的四次壓縮至兩次,使整機COP突破3.6,顯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時,因不再依賴冷卻塔和大型冷水機房,每座車站可節約冷水機房占地120-150㎡,既緩解了車站選址與建設的土地壓力,也避免了噪聲與水體污染問題。
此外,該方案搭載的耐腐蝕、抗臟堵組件與智能運維功能,使其尤其適用于沿海高濕、空間受限的運營環境。借助故障預警與集中控制平臺,運維人員可實現從“被動檢修”到“主動尋癥”的轉變,進一步提升管理效率與經濟性。

青島地鐵六號線20個站點均應用海爾直膨蒸發冷凝式空調系統解決方案,實現節省冷卻塔占地面積50平米/站,節省冷水機房120-150平米/站,每標準站年省電10萬度以上,節省運營費用5萬以上。
基于全場景定制化的技術優勢,海爾智慧樓宇實現青島地鐵100%全覆蓋,持續拓展用戶共創的廣度與深度。不僅如此,用戶共創的廣度持續延伸,西安、鄭州、長沙、重慶等海爾蒸發冷項目遍地開花,海爾智慧樓宇把成績寫在場景實踐,助力城軌建設從城市深度駛向綠色低碳廣度,為蒸發冷磁懸浮和軌交行業的進一步結合做出高標準示范。
堅持長期主義,深耕“無油”技術:產品節能引領
在中國軌道交通綠色轉型的進程中,領先科技是重點。作為最早進入該領域的國產品牌,海爾智慧樓宇自2005年廣州地鐵4號線項目起步,逐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動國產空調品牌實現從跟隨到主導的歷史性跨越。
這一轉變并非偶然。背后是海爾智慧樓宇以“長期主義”為錨點,持續聚焦無油技術研發與節能體系構建的戰略定力。通過打造涵蓋10大產品群、30+系列、超1000種型號的全場景、多層次產品矩陣。其中,磁懸浮中央空調連續7年全球市場份額第一,已成為行業節能標桿。

海爾磁懸浮發展史,就是中國磁懸浮發展史。從中國首臺磁懸浮中央空調,到全球首臺靜壓氣懸浮,再到蒸發冷磁懸浮的技術創新,到如今,牽頭制定首個無油懸浮國家標準,海爾以原創科技重新定義節能邊界。
早在2008年,中國首個節能示范站——北京地鐵大葆臺項目就已實現系統節能45%;而在深圳地鐵14號線,海爾進一步集成高效機房+風水聯動、AI動態調優與云端環控系統,達成綜合節能50%,標志著軌道交通環控系統正式邁入“智慧節能”新階段。目前,在全國12個城市34條線路部署的553臺海爾磁氣懸浮機組,已成為行業高效運行的基準配置。
立足新時代背景下,海爾智慧樓宇以科技自立為己任,持續攻堅綠色低碳核心技術,成為用戶首選品牌。其背后所體現的,正是一種以長期價值為導向、以用戶需求為根、以技術創新為脈的發展哲學。未來,海爾智慧樓宇將堅定不移地助力建筑智慧升級,為建設科技強國、交通強國貢獻力量。

